【厚德精医】小小结石背后的致命威胁,警惕泌尿系结石并发症——尿源性脓毒症
2024-08-22 08:43党委宣传部新闻科
近日,一位 78 岁的患者周老太身患尿源性脓毒症,得到我院泌尿外科全力救治。目前,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据家属陈述,两周前周老太开始出现腰痛伴寒战高热,最高体温达 41℃,但并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在当地医院接受抗生素输注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然而腰痛及发热状况时有反复。1天前,周老太再次出现腰痛伴寒战高热,同时食欲下降、意识淡漠,再次输液治疗却未见好转,遂转至我院以求进一步诊治。
周老太入院时体温较高为41°C,脉搏(92 次/分)、呼吸频率(25 次/分),较正常范围相比均显稍快,血压值为100/57mmHg,双肾叩击痛呈阳性,右侧尤为明显,提示患者存在尿源性脓毒症可能。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9.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9%)、尿常规(红细胞 69 个/HP,白细胞 897 个/HP,亚硝酸盐(+))、感染指标(降钙素原 40ng/ml,白介素-6为 350pg/ml)明显升高,证实患者存在严重泌尿系感染。同时,患者CT 检查结果提示,一是右侧输尿管腹段存在结石(14×4mm)并伴有梗阻性积水,右侧肾周及输尿管周围有渗出灶;二是左肾萎缩,左肾有囊性灶,左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左肾轻度积水及左肾小结石;三是胆囊显示不清,胆总管及肝门部胆管壁稍厚、模糊;四是腹主动脉及分支硬化,腹腔右份少许渗出较前稍减少。
通过系列严谨的检查,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杨建军、副主任医师李涛综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体格检查,初步诊断其为“尿源性脓毒症,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并梗阻积水,左肾萎缩”。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药物抗感染治疗以及止痛处理,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感染指标。并结合患者病情实际,紧急实施了“经尿道双侧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在置入支架管后,尿袋中引流出大量脓液。术后继续留置尿管并持续进行药物抗感染治疗,患者的腰痛、发热等症状迅速得到缓解,复查感染指标也急剧下降。术后 5 天,患者基本恢复正常,顺利出院,计划 1 个月后返院进一步处理输尿管结石。
家属回忆称,患者 2 个月前就曾因同样情况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尿源性脓毒症”,并在 ICU 重症监护治疗了 12 天。当时当地医院就建议病情稳定后应尽早手术处理结石,但患者固执地认为自己已“痊愈”,且年龄较大,觉得没必要为处理一颗“小结石”去冒手术风险。所幸本次发病后,患者及时入院并配合进行了手术治疗,否则极有可能再次入住 ICU,甚至面临更糟糕的结局。
对此,杨建军特别强调,尿源性脓毒症最为常见的病因乃是泌尿系结石致使泌尿系梗阻进而继发感染。其病情极为凶险,进展飞速,治疗费用颇高,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病死率高达 20 - 40%。对于泌尿系结石患者来说,一旦出现腰痛、发热等症状,务必及时前往就诊。尤其是在结石或其他因素导致伴发梗阻及感染的状况下,在积极开展内科治疗的基础之上,应尽早实施外科手术以解除梗阻(如安置输尿管支架管或进行超声引导下肾穿刺造瘘),从而最大程度地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这一关键举措对于保障患者的良好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科普知识
尿源性脓毒症
1、尿源性脓毒症是什么?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病死率为28.3%-41.1%,泌尿系感染引起的脓毒症(又称尿源性尿毒症)占其总发病率的9%-31%、仅次于肺部感染(约45%)和腹部感染(19%-32%),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尿源性脓毒症最常见的原因是泌尿系结石、先天/后天狭窄、前列腺增生等引起的泌尿系梗阻继发严重感染所致,此外,输尿管镜/输尿管软镜碎石、经皮肾镜碎石、前列腺电切、尿道扩张等也是重要诱因。尿源性脓毒症病情凶险、进展快、治疗花费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一旦出现腰痛、发热等症状,需要及时就诊,特别是结石或其他原因伴发泌尿系梗阻时,在积极内科治疗基础上,应尽早手术解除梗阻。
二、诊断标准:
尿路感染基础上,若出现以下2项以上临床症状时,需高度警惕:
1、体温>38℃或<36℃;
2、心率>90次/分;
3、呼吸>20次/分或PaCO2<32mmHg;
4、术后白细胞<4或>12(*10^9/L)。
三、危险因素:
1、老年、女性、肥胖、糖尿病史、免疫抑制使用者或免疫缺陷者;
2、尿常规、尿培养、亚硝酸盐阳性,术前感染控制情况;
3、结石大小、位置,结石合并梗阻、积水;
4、输尿管狭窄情况,手术时间长,术中高灌注压,经皮肾镜穿刺通道数目。
四、治疗策略:
支持治疗(稳定血压)、早期使用合适抗生素、控制或消除易感因素、脓毒症的辅助治疗、存在梗阻者及时手术解除梗阻;由于尿源性脓毒症起病急、进展快,其治疗存在黄金时间,需尽早启动治疗,具体而言:
1、使用强力抗生素:一经确诊,在留取血、尿标本后,尽早静脉使用强力抗生素,包括加有酶抑制剂的派拉西林、三代头孢、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
2、感染源的控制:因结石及其他原因引起泌尿系梗阻者,尽早手术解除梗阻(安置输尿管支架管、或肾穿刺造瘘);
3、维持循环稳定:尽快行液体复苏,遵循先晶体、后胶体原则;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允许在低血容量未被完全纠正的输液期间暂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首选去甲肾上腺素;
5、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稳定;
6、糖皮质激素作为辅助治疗;
7、必要时使用新鲜冰冻血浆等血液制品,以延缓患者病情进展、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
8、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降低细胞因子水平,一定程度上改善尿脓毒血症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患者预后,对肾功能衰竭者更帮助更为明显。
尿源性脓毒症已越来越受重视,对于结石及其他因素引起泌尿系梗阻导致的脓毒症,积极外科手术解除梗阻极其重要;此外,对于严重的脓毒血症,更应多学科间联合,有效地干预,力争挽救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