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专家口述史】董佑忠:中华医学会首批“中国当代著名神经科专家”
2025-01-13 14:54党委宣传部新闻科
编者语
医者之志,历久弥坚。八十余载春华秋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文化传承绵延不绝。一代代贵医人扎根黔中沃土,胸怀民族大业,心系百姓健康,传承大医之术,肩扛传道之责,成就桃李满园,为护佑人民健康奋斗不息。即日起,“老专家口述历史”栏目将不定期推出,以口述历史的形式讲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改革发展中的精彩故事和老专家潜心医学、救死扶伤之往事,勾勒贵医人改革奋斗、不懈求索的时代群像,以期传承先辈精神,砥砺奋进力量。
贵医附院神经内科原主任董佑忠,1935年生,贵州石阡人,神经精神病学专家。1961年贵阳医学院毕业,曾任贵阳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贵医附院神经科主任,干部保健科副主任,教研室研究生指导小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第四、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编委等。被中华医学会遴选为首批“中国当代著名神经科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级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当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20世纪80年代,率先在全省开展血液病变和免疫神经病学的研究,填补了贵州省空白。先后发表论文30篇,获1988年省科协优秀编文评选二等奖3篇,三等奖1篇。主编高校教材《神经病学》2部,《脑血管病治疗学》1部,被评为省级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优秀教师。“中西结合对脑卒中防治研究”“克汀病神经电生理研究”等获省科技成果二等三等、四等奖各1项,MS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获贵州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
我的家在铜仁石阡县,我是1935年12月出生的,父母都是务农非常朴实(的人),所以对我的影响就是要做一个非常忠厚朴实的人。我父母没有文化,但是他们就一心培养我读书,增长知识。小时候,我上学读书之外还要做一些简单的农活,我在家里面放牛,骑在牛背上,不小心就从牛背上跌下来,胳膊摔伤了,又红、又肿、又疼,就在当地请郎中看病。他用草医草药治疗,(我的胳膊)就消肿了,痛也没有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就产生了学医这个念头。解放以后,铜仁专区要办一个初级卫生人员训练班,学校选中了我,我就到铜仁去学习了半年。(之后)贵阳卫校到铜仁招生,就把我招到贵阳学习了。当时(高考)考取了两个医学院,贵阳医学院和昆明医学院。当时两个学院比较,贵阳医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协和(专家)办的一所医学院,在全国都是知名的医学院,所以我最终选择读贵阳医学院。
▲董佑忠教授开展教学查房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当时的院长朱懋根教授,他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的,在我们这当院长,他的学问很深,所以我最崇拜他。朱懋根院长来指导我们工作,他到我们内科查房,他工作非常认真,看病人之前,查房之前,他要先到病人那儿去了解情况,然后做好准备以后再来查房,就是说不打无准备的仗,他是非常认真的。第二位,就是吴若秋教授,他的医术高明,我也崇拜他。(那时)我先在内科工作,当了三年的住院医师,神经科有个教授叫方国祥,被调到治肾炎的综合病房,于是就要内科分一个医生去顶替他(的工作)。当时我是内科医生,神经科主任卢亮教授就点名要我去,他说我的工作医疗作风很好,又勤奋好学,就这样我到了神经科。结果去神经科,(发现其中)学问很多。卢亮教授就找了一个有经验的主治医师,(说)你要把董医生给我带半年,把他带出来。
▲1992年10月12日,董佑忠教授作为党的十四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会场留影
▲董佑忠教授受邀在全省宣讲党的十四大精神
当时神经科是一个小科(室),就一个病房,病人也不多,(通常)只有40来个病人。当时神经科(和)精神科是合在一个科,叫神经精神科,所以神经科、精神科的病人我都要治。当时主要是刚到科室,在诊断疾病上知识不足,一般病人好诊断,但遇到疑难病人就要请示上级医生来帮助解决,但我态度是很好的。我在门诊遇到一个女病人,她得的是轻型躁狂症,症状是兴奋。她特意来看我的门诊,别的医生她不看,我就给她开药,给她开导开导。每次来她都要先表演,(因为)她(有)精神症状,刚进诊室(她就说)董医生我给你先表演,你再给我开药。之后我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最后升到教授,1984年,我们老主任卢亮教授退休,退到二线了,医院让我接班(科主任),我就在这个岗位一直干到了退休。
▲董佑忠教授与研究生合影
▲董佑忠教授完成的“脑卒中的防治研究”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参加过一轮巡回医疗,在织金县阿弓区,我们有个医疗队就在那儿,一干就是半年。巡回医疗队有二三十个人,带队的是妇产科,我们在织金县阿弓区比较边远(的地方),每天背着药箱,满山遍野地跑。有时候,到山上给一户人家看病,要检查他有什么不舒服,要给他发药,山上转一圈下来,一个半天就完了。我还参加过克汀病的调查研究,克汀病又叫呆小病,长不高,克汀病是内分泌疾病,但也是牵涉到神经科方面的疾病,(所以)当时我和内分泌科的医生一起,到安顺、凯里那边去搞调查研究,诊断清楚以后就用药给他们治疗,小孩可以往上生长,(相当于)又是治病又是搞科研。同时,我还开展了中风研究,获得过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我希望我们医务工作者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宗旨,以白求恩大夫的精神来鼓舞自己,努力学习现在的医学先进知识,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合格的白求恩似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