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组织启动2023级2024级本科学生早临床实践训练
2025-09-09 16:19输血科
对于医学本科生而言,早期接触临床是连接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重要桥梁。输血医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护理学、免疫学等多个领域,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让本科生早期参与输血全流程实践,不仅能深化理论知识,更能培养其临床思维、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8月30日,输血科组织并启动了2023级2024级本科学生早临床实践训练。本次训练以临床输血全流程为核心,通过“临床科室+输血科”多场景联动的方式,让学生沉浸式体验血液“从血管到血管”的闭环学习,学生将以观察者、助手和学习者的身份,体验以下核心环节:
通过讲座预先了解整个输血流程的概貌,明确各个环节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学习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伦理原则(知情同意、保密)、生物安全知识及无菌操作规范、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等基础知识。
跟随血液科、儿科血液老师查房,紧扣临床实际,涵盖输血工作的全链条。在临床科室环节,学生们重点学习了输血前评估的要点——如何根据患者病情判断输血必要性与适应症;掌握输血同意书签署的规范,理解其中的法律意义与医患沟通技巧;练习规范填写输血申请单,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进入输血科后,学生们的注意力被一系列核心技术操作吸引。从血液成分的制备原理、不同成分血的保存条件,到输血申请的严格审核标准,再到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实验室关键技术的演示与讲解,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对“输血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血液发放时的双人核对、信息追溯等流程,更让大家体会到输血科在保障用血安全中的“守门人”角色。
亲身体验采血的“三查七对”,亲手操作ABO正反定型、Rh(D)血型鉴定。
在输血实施的最后一道防线。学生们参与了取血核对、血液入科后的管理与二次核对,重点练习了床旁双人核对这一关键步骤,明确“三查八对”的具体要求;在操作场景中学习血液输注的操作规范,包括速度控制、观察要点等;针对输血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了解了临床快速评估、及时处理及规范上报的全流程应对,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输血科黄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输血后疗效评价的方式及分析、输血全流程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标准。从制度层面解读如何通过流程优化、环节管控,实现输血质量的持续提升。
此次早临床实践训练,通过理论与实操结合、多场景联动的方式,让学生系统了解了临床输血的完整流程,不仅提升了对输血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了严谨细致的临床思维和责任意识。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将输血相关知识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理解每一个环节的因果关系和重要性,培养了全局观。深刻理解了沟通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理解了“三查七对”的重要性,培养了一丝不苟、敬畏生命的责任意识,为他们未来投身临床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