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贵医·天眼新闻】【问政问需在基层】李伟委员:加快在黔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布局,造福贵州百姓
2025-01-22 11:15党委宣传部新闻科
国家在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顶尖医疗机构作为输出医院,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通过与省级政府合作,建设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推动输出医院品牌、技术、管理平移,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打造区域内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准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减少重点疾病跨省外转,更好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李伟在今年的省两会上,将目光聚焦于在黔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建设上。
长期扎根医疗事业开展深入研究,李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随着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贵州卫生健康事业有了较好的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近年来,贵州开始引入和布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李伟说,目前贵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经成功批复五家,分别是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上海交大医学院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贵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自批复建设后逐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表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贵州整体医疗卫生健康中发挥积极作用,虽然我省一些重大特慢疾病外转率有所下降,但总体就诊数量相对有限。且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比较有限,与建设之初要求专家数量有一定的差距。
另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一般是由输出医院提供专家和技术、依托医院提供基本大部分医务人员,因项目医院多是新建医院或院区,所以输出医院与依托医院配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项目医院仍存在一些前期遗留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李伟举例,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就存在地下管网“断头路”的问题,有5公里地下管网没有修通,到了雨季出现严重积水,靠水泵抽水缓解积水问题等。
“因此,我建议继续加快布局,完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二期或后续建设,优化医疗中心运营环境,尽快解决像地下管网‘断头路’相关问题,更大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引领作用;针对输出医院派出专家有限,可以考虑选派人员到输出医院进修学习,以期达到输出医院同质化医疗水平。”李伟说。
为了便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尽快融入贵州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工作,加快输出医院与依托医院密切协作,建议从省级层面协调切实做好输出医院专家的保障,也应包括依托医院的利益得到保障。
另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发改部门联合从省级层面帮助解决相关历史遗留问题,让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轻装上阵,为贵州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一种新兴的医疗模式,也是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新质生产力的体现。需要各级政府、相关医疗机构及社会各界积极发挥作用,让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健康规范地发展,提升医疗水平,造福贵州百姓。”李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