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与死神“抢人”的战场

2020-02-20 17:23ZAKER贵阳

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这里没有发热门诊的汹涌人群,没有成堆的病人,却是抗击新冠肺炎的另一个战场。

凌晨 03:35,梁永松护师正在记录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生命体征

这是一个无声的战场,重症医学科救治的是重症,甚至是危重症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这里是与死神较量," 抢人 " 的战场。

早上 07:50,陈茜、刘昂两位护士正在进行床旁交接班

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截至目前为止,已累计收治了六名重症或危重症患者。其中,一名重症患者在 1 月 29 日痊愈出院,一名死亡,一名病情好转转入隔离病房治疗后,2 月 17 日痊愈出院。

在这里,是直面生死交融残酷的前线,在重症医学科的救治,是一场场千钧一发的 " 生命保卫战 "。

早上 10:38,李贵美护师正协助谢璐璐医生在 B 超引导下予患者行深静脉置管术

战疫早已打响 1 月 9 日,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沈锋在这次疫情开始以来,第一次接触新冠肺炎。" 其实,在 1 月 21 日确诊全省首例之前,我省医疗系统就已经集中召开过两次培训,最早的一次是在 1 月 9 日。" 沈锋说,这一天,中国卫生专家组确认引起武汉肺炎的是新型冠状病毒。

1 月 20 日白天,省卫健委刚确定了贵医附院为省级三家定点救治医院之一,并在医院进行了救护知识培训,相隔不到 12 个小时,贵州首例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在贵医附院发热门诊被发现。

" 宣布为确诊病例以后,凌晨三点病人就转入了重症医学科进行隔离治疗。" 沈主任说。 科室立即对负压房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备齐物资,联系备班,确保病人顺利转移救治。

下午 17:20,黎张双子护士长正在检查 " 新冠 " 患者的输液通道

沈主任坦言:" 接到通知是意料之中的事,虽然心中难免有些忐忑,但作为一名医生,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每一次疫情发生,重症医学科都必须走在前面,和病毒抢时间。" 沈锋说,对于传染病疫情而言,该科室已多次参与我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的救治。" 面对疫情,我们不会等它来了才准备。而是我们准备好了,不怕突然袭击。" 沈锋说。

累计救治 6 位危重症(重症)面对的都是重症患者,常与感染源零距离接触,所以最危险的地方,就是重症医生。

每一次进入隔离病房,身上的隔离衣穿一层再添一层,还要戴两层手套,口罩、帽子、防护镜、鞋套等 " 全副武装 "。如果在隔离病房进行治疗操作,还要再加一层隔离衣、手套。

截止 2 月 16 日 24 时,我省公布的疫情报告中,全省有重症 2 例,危重症 7 例。据介绍,该科室在新冠肺炎省级危重症集中救治中,目前已累积收治来自全省各地的重症 1 人或危重症患者 5 人。

晚上 20:25,重症医学科沈峰主任还在病房指导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工作

医院集中重症医学科等各相关专业近百余名医护人员,24 小时对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的医学生命体征监测、多次的动脉血气分析等,确保每一名患者都能第一时间得到省内最好的治疗。 " 其中,首例重症患者已成功治愈,在 1 月 29 日出院,一例六盘水转来的危重症病人抢救无效不幸过世,一例危重症患者经过治疗症状减轻,转入普通隔离病房的治疗后,2 月 17 日达到出院标准,痊愈出院。还有三位危重症患者分别来自都匀,安顺和贵阳,经过抢救,情况也有好转。"

按照 " 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 原则,我省省级救治组成专家组根据每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晚上 22:40,患者行 ECMO+CRRT 治疗

" 我们并不是孤军作战,在抗疫的 20 多天中,还联系了李兰娟院士团队,高占成教授团队就危重症病例进行了会诊。" 沈锋说,重症患者死亡的病例多数是合并一些基础疾病的,也就是说身体受到了二次的打击,如果早发现,积极救治的话,愈后应该还是可控的。

专家组随时听候召唤," 各学科精兵强将和医院优势医疗资源,都投入到我省新冠肺炎省级危重症集中救治这一主战场。" 沈主任说。

作为专家组的一员,除了病房里的病人,沈锋还要参与其他定点救治医院的会诊。" 随时召唤,随时会诊。" 沈锋说到,有一次是在深夜 11 点接到贵州省将军山医院的电话要求会诊,彼时他刚刚吃了一颗安眠药准备好好睡一觉,接到电话后,又立即赶往了贵州省将军山医院。

晚上 23:39,罗信沾护士忙完最后的护理工作,准备交班给下一班的护士

距离近的就进行当面会诊,距离远的就进行网络远程会诊。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诊几乎每天都有几次,占满了重症医学科医生们的所有时间。贵医附院重症医学科分为了三个梯队,轮流对全省的会诊请求做到及时响应。

沈主任认为,集中收治能够保证优质资源的集中,在现有人力资源相对不充足的时候,能保证危重病人都是由重症医学团队来管理。同时,重症医学团队集中收治这些病例,能够有助于他们更快积累经验,针对危重症的具体情况,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3 年非典时期,我正好在北京读博,虽然之后回到医院参与了发热门诊的日常工作,但是面对这样的疫情也是第一次。" 沈锋说," 重症医生是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关口,面对疫情,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没有不能犹豫,也没有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