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手记|援鄂医生张维森:每次上完夜班,都会有两次大的情绪波动……
2020-02-21 17:32动静贵州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张维森,就是那个特别喜欢用文字“侃侃”生活的援鄂医生。2月9号,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的队员,张维森前往湖北,进入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工作。张维森告诉记者,即使是在一线,他会抽空把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因此他取了个很有调调的名字叫“维森疫话”。
作者张维森
2月19日 晴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队员驻地
还是在下夜班,喝着温开水。在我的废话里连续三次说到在夜班后喝温水,我想这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夜班在空旷的方仓医院里面,医护人员只有两种体位:坐着或站着。夜里冷,防护服里时间长了还相对缺氧,相对缺氧下胃肠道血液会较平常减少,以保证我们重要脏器工作,所以我们除了要重视病毒感染外,还要关注我们胃肠道容易受到寒冷、相对缺氧的打击。队员夜班后有恶心、呕吐的症状,我想及时来一杯温开水加上美美睡一觉就可以保持我们肠道的战斗状态了。
每次上完夜班,都会有两次大的情绪波动,时而泪流满面,时而眼框湿润,时而大声傲笑,时而嘴角上扬。这些都是拜你们所赐,知道吗,队员们?让我情绪起伏的就是我们来汉的微信群。群里有一线的医护人员,有后勤保障人员,还有潜伏的院领导。如果你去看这些人的头像,不需要我上图,你可以想象,有90后的活泼可爱、有80后的稳健、有70后的沉淀、甚至还有60后的不屈......,可在这群里,大伙传递的只有感动、乐观、向上!
第一次情绪波荡起伏,是在刚出病区,走入空旷区,等候接送我们下班的专车时(我们从来不担心车会不会来、什么时候来,因为24小时不论几点,他们都会看着我们的值班表,定时赴约)。这个时候会打开微信,每次都会看到夜里群里有几百条信息,一一读过,如果旁边的空气能录制这时看信息的自己,我想那是一个被微笑、大笑、热泪包围着;被轻吟声、微笑声、低泣声包围着的自己。里面有后勤保障组的队员起早贪黑准备各种物资和队员的口粮,有各类段子手幽默风趣的侃侃,有各地汇集于此的捐赠物资,有领导忙完手头事逐条信息看后的感言......坐上车,信息看完了,望着车窗外,脸上还挂着他们带给你的表情。回到酒店,洗漱完,吃个早已准备好的早餐,睡一觉起来,再次打开手机,一一读过,各种情绪再来一遍。您说这要是心脏不好能受得了吗?
此时被孩子他妈的电话把我从微信群的信息里催醒过来,问我为啥还没有更新朋友圈日志,因为小孩外祖公在问。外祖公快80岁了,其实我是很怕他们那一代经历过战争的老党员,在他们面前说话做事经常会被嫌弃。老人家没有我的微信,平时也很少来贵阳,估摸着是在小孩外婆那得知的。家里老人还跟着我的贴子,很感动,等我回去,抱抱您哈,虽然嫌弃您一身的土烟味。 赶紧写完,别让老人等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