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喻迪:我在隔离区当护士的第29天

2020-02-21 16:38多彩贵州网

众望新闻讯(众望新媒体记者 彭典)每一天,喻迪都要从隔离区专属的医护人员通道上到三楼的换衣房。进入隔离区要穿4层衣服,第一层是自己的内衣,第二层是手术衣,第三层是防护服,第四层是隔离衣。

喻迪今年34岁,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的一名护士,抽调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隔离区工作。在这里,喻迪要与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和确诊患者零距离接触,比如送药打针照顾饮食,以及心理安抚。

2月19日,喻迪已经第29天来回走在这条专属通道上。



喻迪在隔离区照顾病人


“我们会握着患者们的手安慰”

1月21日,进入隔离区的前一天晚上,喻迪躺在床上,脑子不停地旋转,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把所有突发状况预想了一遍又一遍。

“起初我并不了解新冠肺炎,说不害怕是假的,也会担心自己被感染。”喻迪说,隔离区的62名护士分为四班倒,每个护士每班工作6个小时。

为阻断传染,隔离区病人从治疗、观察到饮食起居都由医护人员负责,这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身份:护士、护理员、心理辅导员、清洁工。


喻迪在隔离区办公室


“隔离区每天的工作很忙,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其他东西。”喻迪说。

1月30日,隔离区住进两位疑似病人,她们是两姐妹,妹妹在武汉居住,今年回家过年,曾与亲戚朋友聚会。

2月2日,确诊结果下来,两姐妹均为新冠肺炎患者。

两人被送入隔离三区。这是喻迪第一次接触确诊患者。

喻迪清楚地记得,确诊那天,她去给朱某送饭。朱某没有胃口。没说上几句,就开始嚎嚎大哭,眼睛都哭肿了。

喻迪走进她的床前,拉着她的手安慰道:“你要好好吃饭,配合医生治疗。这种病治愈率很高,不要担心。”

“其实,穿上防护服,她根本认不出来是谁。每次我们进去都握着她的手,安慰她,就是要给她安全感。”喻迪顿了几秒,补充道:“有时她们也会紧紧地抓住我们的手,我们会反复告诉她‘我们都在’。”

后来,朱某的情绪要稳定一些,开始按时吃饭,她的家人也在不断地鼓励。经过16天的治疗,朱某康复出院。

“每一个患者的出院,是我最高兴的时刻。”喻迪欣慰地说。

“脸上每天都被压出很深的印痕”

在隔离区工作,让喻迪感觉最累的是穿脱防护服。

喻迪的鼻梁被护目镜和口罩压得很疼,每次摘下防护装备,脸上会有很深的印痕。

“防护服密不透风,穿上5分钟后就会浑身出汗,脱下防护服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湿漉漉的。”喻迪说。

防护服穿脱不方便,上班的时候喻迪就尽量少喝水少吃饭,甚至不吃不喝,这样就可以少上厕所。“上厕所就需脱下防护服,一脱就会浪费一件,成本太高。”


每次摘下防护装备,脸上会有很深的印痕


护士要负责患者的采样工作。病例采样工作过程虽然只有2—3分钟,但其被感染的危险指数可以说是最大。整个取样过程,护士需要穿戴隔离服,用10厘米长的拭子,伸入患者的口腔和鼻子里进行分泌物采集。

“患者因身体条件反射,大多会打喷嚏,稍有不慎,医护人员就易被感染。说不害怕是假的,但职责使命所在,我们医务人员就不会犹豫。”喻迪说。

电话采访中,喻迪的声音有些喑哑,听上去显得很疲惫。

每天,除了完成繁重的工作,喻迪还细心地总结了每个病患的注意事项,工作经验等等,希望接班的护士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不让病人感到不适。

“疫情当下我们是生死之交”

转眼,来到隔离区已经29天。一位12岁的患者让喻迪印象深刻。男孩有些腼腆,不爱跟护士们说话。

“我去给他送饭、测量体温,问他哪里不舒服,他看都不看我,只是摇头。小家伙白天认真玩‘吃鸡’游戏,晚上好好睡觉,真让我们省心!”喻迪笑着说。

每天下班后回到医院安排的酒店,喻迪会关注疫情的最新发展动态,看到新冠肺炎治愈人数逐步上升,心里面别提有多高兴了。


护士们在微信群里相互鼓励


隔离区的护士们建了一个群,名字叫“战疫群”,每天,大家都会在群里相互打气鼓劲。群里的护士大多都标注了科室跟姓名,但由于每天大家上班的时间不同,穿上防护服,其实谁都不认识谁。

等这场疫情过后,喻迪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脱下防护服,摘下口罩,看清楚身边的战友们长什么样,合影留念一张,“疫情当下,我们都是生死之交”。

每天,喻迪总会按时收到丈夫的微信:“你今天忙吗?好好吃饭没?病人多不多?”

“如果是以前,我会觉得很啰嗦,但现在我知道,这都是对我的关心。”喻迪笑着说。

对话:每个人都是不会后退的战士

记者:家里人支持你的工作吗?

喻迪:很支持,公公婆婆让我安心工作,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有了他们的理解,我才能更专心地投入到前线。

记者:你不在家的这段时间,想念两个女儿吗?

喻迪:这是我在隔离区当护士的第29天。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她们这么久,实在是太想念她们了。每天,我都尽量抽时间和她们视频,告诉她们妈妈去打病毒了,很快就会回来。

记者:这段时间最让你感慨的事情是什么?

喻迪:面对疫情,每个人都是战士,没有人会后退。不光医护人员,我们的家人、医院的后勤保障人员、志愿者……所有人都在默默付出。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期待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