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影像学(英文)》杂志成功创刊
2023-04-24 08:53党委宣传部宣传科
4月21日至23日,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分会年会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宾馆召开。在本次年会上,iRADIOLOGY(《融合影像学(英文)》)杂志作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分会的官方会刊,正式创刊。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iRADIOLOGY杂志名誉主编李海洋教授在创刊仪式上发表致辞,他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对iRADIOLOGY杂志新刊的支持和鼓励。他指出,科技迅猛发展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使医学影像学技术得到了飞速进步,在此背景下,医工融合的影像学英文期刊iRADIOLOGY的应运而生,旨在打造一个全新的国际化学术平台,促进科学成果转化,为全人类的共同健康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李海洋教授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和教授的帮助,提高本刊稿源质量和整体学术水平,将iRADIOLOGY杂志打造成为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一流学术期刊,更好地发挥引领学科发展和服务科技创新的作用。
创刊仪式在徐涛院士、叶朝辉院士、谭蔚泓院士、顾宁院士、刘买利院士及众多专家的共同见证下,李海洋教授、程震教授、王凡教授、徐文丽主任、沈定刚教授、张智红教授、吕粟教授和高波教授共同为iRADIOLOGY杂志创刊点灯启动。创刊仪式由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副总编,iRADIOLOGY杂志编辑部主任孙宇担任主持。
作为一本新刊,iRADIOLOGY的成长任重道远。iRADIOLOGY杂志的成功创刊,将为医学影像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持。希望汇集世界各地的影像相关研究人员,重视计算机和工程技术的影响,使放射学更加智能化,造福临床,造福人民。希望得到各位专家、教授的帮助,共同携手,提高本刊稿源质量和整体学术水平,将iRADIOLOGY打造成为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一流学术期刊,更好的发挥引领学科发展,服务科技创新的作用。
威廉C.伦琴拍下的第一幅人手X射线成像标志着现代医学成像的滥觞。人类第一次实现了对人体内部构造的非侵入式显像。这一成就也将Radiology(放射学)和医学成像紧密联系起来。从此以后,该领域内的新知识和新进展层出不穷,已从当初的星星之火发展至如今的燎原之势。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让基于X射线的成像技术,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具备了对人体内部解剖结构三维可视化成像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准确度,已是现今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诊断工具和金标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利用的放射性则是放射性核素产生的正电子发射和伽马射线,可非侵入式的立体呈现体内功能化和代谢图像,已作为强大的诊断和研究工具在肿瘤学中广泛应用。光学成像使用的光子在紫外-可见光-红外波段(200~1000 nm),这些辐射携带的能量更低,因此具有无电离辐射的特性,此外还具有便于使用、高空间/时间分辨率等优点。使用近红外二区波段(1000~1700 nm)的光学成像技术则是今年医学影像领域里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技术相对于传统光学成像有更深的体内成像深度和更低的生物背景信号,临床应用前景更加广阔。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成像等成像模态也经历了许多重大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软组织成像,为病情评估和医疗决策提供了众多不可替代的图像信息。借助放射性标记的分子探针,PET和SPECT已引领医学成像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分子影像。不同于CT等技术专注于图形化展示人体解剖信息,分子影像技术可以在分子层面非侵入式的高分辨率三维呈现体内生理活性,极大的补充了医学影像可提供的信息。分子影像在诸多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临床诊断、治疗监测、临床前疾病研究、药物发现与开发等。除PET和SPECT外其他医学影像模块,例如CT、光学成像、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等,在分子影像中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众多相应的探针正不断被开发和报道,为分子影像提供更多的成像视角和维度。分子影像已是当今医学影像研究的主要驱动力和关键发展方向之一。随着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已深度参与临床治疗过程,融合交叉了众多学科领域,成为了第三大临床学科。众多深入且积极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产生了大量的科学发现、想法和观点,创造了巨大的交流需求亟待满足。《融合影像学(英文)》(iRADIOLOGY)是同行评议和开放获取的国际期刊,聚焦于发表医学影像和相关多学科领域高质量科学研究工作,特别关注医学影像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发展和应用,推动精准医疗和精准健康的实现和快速发展。《融合影像学(英文)》(iRADIOLOGY)是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分会会刊,也将致力于促进分子影像研究和应用的发展与繁荣。《融合影像学(英文)》(iRADIOLOGY)的“i”代表integration(融合),innovation(创新),insight(洞见),interdisciplinary(交叉),international(国际)以及intelligence(智能)。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影像诊断已从单纯依赖形态学变化发展为目前形态、功能、代谢和分子变化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医学影像学近期的发展呈现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和多学科如病理学、遗传学、药学、化学、材料学、生物工程等交叉融合的趋势。如此广度的交叉整合需要全球精英科研工作者的通力合作。《融合影像学(英文)》(iRADIOLOGY)将汇集上述所有研究领域,提供对最先进医学成像的基础和临床方面的见解与洞察,致力于成为这些领域内不断出现的学术发现与创新的国际化高效交流和展示平台。《融合影像学(英文)》(iRADIOLOGY)的成功发展离不开医学影像及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的支持与贡献,我们真诚的欢迎并诚挚的感谢各位同仁任何形式的大力支持。我们希望《融合影像学(英文)》(iRADIOLOGY)能为医学影像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一份贡献,造福人类健康事业。iRADIOLOGY 《融合影像学(英文)》,是由清华大学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Wiley全球发行的一本国际性同行评议和开放获取的英文学术期刊。内容涵盖影像学及其诸多相关学科前沿研究及临床应用,助力推动融合影像的发展和应用,助力实现精准医疗和精准健康。本刊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分会官方出版物。
iRADIOLOGY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分子影像中心主任、中科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海外特聘专家程震教授担任主编。程震教授为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和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中科院百人帅才。曾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分子影像中心肿瘤分子影像化学实验室主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影像中心、克莱瑞-斯坦福癌症早期检测研究中心、斯坦福癌症研究所、放射科及BioX中心副教授。长期从事肿瘤分子影像、多模态分子探针、放射性诊疗药物的研制和开发。至今发表论文340余篇,被引用次数2万余次,H因子79(Google Scholar),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0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多篇论文工作被新闻媒体和专业杂志报道,曾多次被邀请在本专业的国际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担任分会主席等、以及交流研究论文摘要多篇。应邀为多个国际基金、大学或研究机构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国防部、美国能源部、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德国科研基金会、法国国家研究机构等作为评审专家评选基金申请。期刊主页: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8342879投审稿系统: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iradiology联系方式:iRADIOLOGY[at]tup.tsinghua.edu[do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