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坚守三十载 无悔写春秋
2021-04-25 18:06党委宣传部新闻科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原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他们,因为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变成了没有孩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家中的双亲被称为“失独老人”。
在特需门诊的工作中,我也时常会遇到这些“失独老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两个老人,他们常常在很早的时候就在特需门诊的候诊区等待,他们的身边没有孩子陪伴着,看到两位老人的年龄都比较大,我主动上前去询问他们的情况,经过和他们的沟通,得知两位老人的孩子已经在意外中去世,两位老人成了“失独家庭”。因为老人的手机都是老年手机,又没有孩子的帮助,不能进行手机网络预约挂号,查看就诊信息,为了避免过号,他们只能相互搀扶,尽早来到医院等候就诊。
在了解情况后,我连忙搀扶着步态蹒跚的两位老人走到需要看诊的医生门口就坐,在他们看诊结束后,考虑老人的腿脚不便,还要排队缴费、药房取药等诸多问题,便搀扶老人坐下,拿着他们的医保卡和导诊单,安排导医帮助两位老人缴费、拿药。拿完药以后,两位老人一直拉着我的手连声道谢;我和他们说,不用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并留下他们的相关挂号信息和我的电话给他们,告诉他们如果以后遇到预约挂号电话打不通的时候,可以直接跟我联系,我帮他们解决预约挂号问题。两位老人不停地说谢谢,并用颤抖的手在意见本上写下了感谢信。
我在医院工作已三十余载,三十余年的时间里,面对不同的患者,我不仅要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还要会用爱心、耐心、热心、细心、精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把病人当亲人,让病人来到医院时,收到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让病人在医疗服务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像两位老人这样的例子在我的日常工作中经常遇见,能够帮到他们我很欣慰。作为一名护士,我觉得我只是做了份内的事,这只是我平凡工作中的一部分,但却得到了患者的肯定,让我备受鼓励。
三十余年的时间并没有磨灭我对工作的激情与热爱,虽然有时在工作中我也有不被患者理解的时候,有委屈的时候,但更多的是患者的一句句谢谢,让我倍感欣慰。我自己也被这种使命感牢牢拴住,决心要更加努力地为病人奉献我所有的知识和力量。
愿以冰心的一段话诠释我们的职业:一袭飘然的白衣衬托一颗纯洁的心灵;一顶别致的燕帽,是一项守护生命的过程,南丁格尔的灯光,温暖的何止是受伤的士兵,那穿越时空的人性关怀,早就融在每一名天使的心中,护士脸上那朵灿烂的微笑,如春日里的一缕阳光,照亮患者渴望健康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