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我院院长李海洋荣获“2019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型院长”称号

2019-12-16 16:16党委宣传部张峰

12月14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人民网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医院院长改善医疗服务论坛”在安徽合肥举行。我院院长李海洋率队参会,并荣获“2019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型院长”称号。全国仅有18位医院院长获此荣誉。

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贺胜,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许正中,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主任王健,人民网总编辑罗华,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副主任翟晓辉等领导出席论坛。

此次论坛以“改善医疗服务——我们在行动、我们共分享”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制定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文件精神,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名院长代表,围绕“医院高质量发展”、“AI赋能基层、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疗服务、提升就医满意度”、“三级医院如何赋能基层”、“提高健康素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共同探讨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的新思路,碰撞思想,迸发智慧,找准实现健康中国美好蓝图的有效路径,推动改善医疗服务迈上新台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延伸报道

作为全省医疗行业的龙头单位,我院自觉扛起新时代公立医院的责任使命,始终把公益属性作为立院之本,始终把服务百姓作为价值追求。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院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医疗服务创新,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区域医疗发展,为健康贵州建设和实现贵州与全国同步小康做出积极贡献。

以病人为中心,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简称MDT)已成为医学领域重要的医学模式之一。我院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以重点科室为核心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打造MDT团队。目前,已建成前列腺癌、血友病、地中海贫血、老年病、肝胆胰肿瘤、小儿神经系统先天畸形、颅神经疾病、儿童实体肿瘤、体重管理、神经肿瘤、儿童实体瘤、肝胆胰肿瘤等MDT团队,并在省内首创以病种为单位的一站式“疑难病会诊中心”。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实施,使传统的个体式、经验式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小组协作、决策模式以患者为中心,针对特定疾病,整合医疗资源,依托多学科团队,为患者确定最佳诊疗方案,提高了治疗的精准度和治愈率,进一步推动了多学科的交叉发展。

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作为全省医疗技术、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力量我院承担了省内绝大多数的疑难危急重症病的诊治工作。近年来,我院以五大中心”建设为着力点,积极完善危急重症救治体系。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中国胸痛中心、中国心衰中心、中国房颤中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贵州省急救中心、贵州省创伤中心、贵州省心血管病防治中心、贵州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贵州省新生儿救治中心、贵州省产前诊断中心等均设立于我院。这些国家级、省级中心不断优化院前院内救治流程,实现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的综合救治服务,极大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的质量和效率。这些中心还承担了全省重大急性疾病的防控工作,积极致力于全省相关疾病三级防控体系构建工作,真正发挥了龙头医院的示范带动作用。

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推进日间手术模式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2015年起,我院先后已有耳鼻喉科、眼科、小儿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神经外科等19个科室、99个病种开展日间手术工作;截止2019年6月,共完成日间手术10417例。我院还建立了完整的日间手术管理体系。构建了三级管理制度和日间手术激励机制,分别成立日间手术工作领导小组、日间手术审核及评价小组、临床科室日间手术实施小组,采取分散收治、分散管理的日间手术服务模式,有效保障了日间手术的规范开展和工作改进。我院的日间手术以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为前提,切实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合理、高效的诊疗服务。

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是贵医的文化精髓,也是贵医人永不变的本色。我院在省内率先启用了“新一代智能自助机”,省内首家建立医技检查自动预约平台,省内率先启用微信移动多功能就医服务,省内首家启用移动用药指导服务。贵州省远程指挥调度中心、贵州省远程监测平台设立于我院,“贵州省医疗大数据中心”也将由省卫生健康与我院共同合作建设,这些让贵医附院扛起了贵州省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大旗。2015年至2019年4月,我院远程医学中心已先后与贵州省209家市、州、县、社区医院签订远程医疗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各类远程会诊15070例;向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远程教学(培训)153次,涉及医院1742家,约42200余人次受训。远程数量居全省最多。“让智能为医疗赋能”是时代发展大势所趋,也是我院未来服务创新的着力点。借助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我院的医疗服务逐步由人工服务向智能化服务发展,整合信息资源,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路,大力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大力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的流动。

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传承“协和”文化,打造有温度的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医院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患者服务的着力点,也是当下全院上下积极践行的事情。设立“门诊综合服务中心”,为特殊人群就诊指导、免费针线包、免费轮椅、免费担架、免费电话等服务;设立自助售货机,增设直饮水设施、厕所革命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生活便利;病区设置患者就诊接待处,床旁配备手消瓶,标本送检及取药由护工专人执行,让服务更贴心......这些细节服务,体现了医院的用心和细心。儿童血液科长期开展“生命小战士会”联谊会、乳腺外科定期开展“粉红丝带联谊活动”、内分泌科每月开展“糖尿病患者厨房教育”活动、神经内科每星期开展“卒中防治宣教”活动、孕妇学校每月开展“孕产妇课堂”......发挥学科特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人文关怀活动,让患者拥有宾至如归的感受。8年间坚持每月向社会大众开展一期《健康大讲堂》,近5年制作了60余部生动有趣的科普微视频,近3年在广播、电台和报纸上开展150余次的科普宣传,与社会媒体合力打造了《动静健康》《名医热线》《专家坐诊》《急诊二十四小时》《C位宝贝》等一大批健康科普精品.......这些举措让健康知识走进了千家万户。

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职工和患者在院的舒适度,着力打造以人为本、布局合理、流程简捷、安全高效、环境优美、健康舒适的“花园式现代化医院”,充分适应现代化医疗事业发展的要求和新时代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要,充分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病人的关爱,这是我院环境建设的目标,这个目标在近年来正逐步成为现实。增加医院绿化面积,整体打造了院内8000m²绿化带,植被绿色常青、鲜花四季变换、休闲椅台随处可见,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制作了鸟瞰图发光灯箱立牌、楼宇地面指引、住院部地标、轮椅通道地标、公交车引导牌等标识标牌1560项,为患者绘制了清晰明白的医院地图。各大广场的美化改造、26个“非手术科室”的搬家及42个病区的改造完成,使得医疗布局更加合理、就医环境焕然一新。新健康体检管理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白云消毒中心的建设及门诊大厅的改造,让就医环境更温馨舒适,让医疗服务更加安全便捷。

改善服务,我们永远在路上。作为全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型公立医院,承担着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创新和提升的重要职责。未来,贵医人将秉持着“厚德重道、博学精进、明志笃行、仁爱济世”的医院精神,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理念、拓展服务体系,努力建设“患者满意、员工自豪、同行认可、社会赞誉、区域一流的研究型优质医院”,继续肩负起保障黔中大地百姓健康的庄严使命,继续为贵州省高等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