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剂掰开服用?胶囊打开冲水?贵医附院专家为您揭开用药误区

2024-03-12 08:49党委宣传部新闻科

     日常生活中,由于口服药片体积过大,不少人常把药片掰开或者研碎服用,这样服用可以吗?也有人因吞咽困难将胶囊拆开后,用牛奶或者温水把胶囊中的药剂冲开后服下,这样的做法可行吗?基础病+感冒症状,医院给我开了好多药,吃药这么多合适吗?今天由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副主任药师文志鹏为您一一解答:

药为什么那么多形状?

不同药物在人体的吸收、代谢过程是存在差异的,考虑到药物稳定性以及治疗需求等影响因素,它们的形状是由吸收部位、持续效果、使用的便捷性及安全性等因素综合决定的。但它们都有圆润的外表,以防伤害人体的胃肠道系统。形态不一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它发挥最佳的疗效,并尽可能降低潜在风险。

不同的药片,如我们常见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服用方法也有特定的要求。


片剂常见种类及服用建议

     片剂主要有普通片、咀嚼片、包衣片、泡腾片、分散片、控缓释片等。片剂剂量准确,质量稳定,运输和贮存都比较方便,患者使用也比较方便。虽然绝大多数片剂的使用方法都是口服,但不同片剂在口服时各有讲究。

普通片:

普通片服用时要用大约200~250ml的温水送服,并且需保持直立或端坐3-5分钟。如果饮水量不足或服药后迅速躺下,可能会导致药片粘附在食管并对其造成灼伤。此外,使用磺胺类药物时患者需注意多饮水,降低药物造成肾损伤的风险

咀嚼片

    患者使用咀嚼片在口中充分嚼碎咽下,充分咀嚼可以加速药物的崩解从而提高疗效,咀嚼后可用少量温开水送服。

包衣片:

     包衣片通常可分为糖衣片、薄膜衣片和肠溶衣片。肠溶片应整片服用,不可药片掰开使用因为肠溶衣可避免药物受胃酸和胃酶的破坏,同时肠溶衣还能避免药物刺激胃引起不良反应,典型的药物代表是阿司匹林肠溶片,肠溶衣的作用就是减少阿司匹林对胃的伤害。包衣片剂型应该整粒吞服。有些患者碾碎服、分开一半服用或溶于水后服用,容易使药物在胃中释放遭到破坏,疗效降低,或者在胃中释放,对胃造成刺激性。

泡腾片

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泡腾崩解剂是指碳酸氢钠与枸橼酸等有机酸构成的混合物,水时两者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片剂迅速崩解。泡腾片需适量温水溶解后服用,适合儿童和直接吞服药片有困难的人。

要切记泡腾片不能直接吞服,曾发生过一岁多的孩子直接吞服泡腾片导致二氧化碳在体内释放从而引起窒息的事件。

分散片

遇水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应用温水吞服。患者如吞咽药片困难,可以用少量温水将药片分散后服用。常见药物有头孢克洛分散片。

缓释片或控释片:


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度,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一类片剂常见缓释片或控释片药物包括硝苯地平缓释片,格列齐特缓释片等。缓释片或控释片具有血药浓度平稳、服药次数少(利于记忆力差的老年人服用)、治疗作用时间长等优点。除说明书另有规定外,控缓释制剂不能掰开服用,如果掰开控释膜或控释骨架就会被破坏,药物迅速释放,达不到缓释和长效目的此外,还有可能因为药物的快速释放导致患者发生中毒反应和不良反应风险增加

特别提醒:

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控释片等药物时,患者应整片吞服,千万不能因为药片难以吞下嚼碎后吞服,不然失去缓慢释放药物的意义,可能还会导致药物瞬间大量释放,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用药风险。

不过,少数缓控释片是通过多单元控释小丸、独特的微囊技术实现缓释效果,可以沿划痕掰开服用,但不可磨碎或咀嚼服用。

舌下片:


     将片剂置于舌下,药物经粘膜直接吸收从而快速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常见的药物有硝酸甘油片。舌下片可避免药物发生首过作用,降低肝脏对药物的代谢,确保药品发挥应有的疗效。舌下片药物吸收迅速,主要适用于急症的治疗。患者服药时应把药片置于舌下,含服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以保证药物充分吸收。患者应注意不要咀嚼或吞咽药物,含后30分钟内不宜吃东西或饮水

口含片:

     口含片在口腔内缓慢溶解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片剂。常用于口腔及咽喉疾病的治疗,含后不宜立刻饮水。我们常见的口含片药物有西瓜霜含片,金嗓子含片,西地碘含片等。
如何判断药能不能掰开吃?

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方法:在药品中央有条明显切痕的,多半都是能掰开吃的。不过,更靠谱的方法还是:看药品说明书以及遵医嘱。



如果说明书的用量上,有半片药的用法,那无论药品中央是否有切横,都可以掰开吃。

但如果说明书有提到“整粒吞服”“不可掰开或碾碎”等字眼,那即便药片难吞,也不能掰开。

要注意的是,可以掰开吃并不代表能嚼碎或碾碎。所以,我们在买药时,不妨养成以下习惯:

保留好药品的外包装和药品说明书,吃的药叫什么、怎么吃、什么时候吃,都能自己找到答案。

医生开药或者在药房买药时,搞不清怎么吃的,直接问医生/药师。


胶囊剂常见种类及服用建议


胶囊剂可分为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和肠溶胶囊剂等,一般供口服使用。胶囊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避免胃酸和胃蛋白酶或肠液对药物成分的破坏,提高药物吸收。此外,胶囊还可以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因此,胶囊剂应整个服用,不可掰开服用,尤其是缓释、控释胶囊,若剥去囊壳会造成药品突然释放、吸收过快甚至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等。服用胶囊剂时,送服水温度不宜过高。温度过高,会使胶囊壳软化甚至提前破裂。

例如咳特灵胶囊、罗红霉素软胶囊等。胶囊应该整粒吞服。小儿患者服用胶囊时切勿因吞咽困难等原因将胶囊壳去掉,这样会破坏制成胶囊的目的。

随意拆开胶囊服用是不安全的,大部分的胶囊药物都不建议大家打开服用。如果破坏胶囊外壳可能产生以下几个问题:

1、刺激消化道,出现恶心、呕吐或胃痛等刺激症状;

2、如果是肠溶胶囊打开后会使药物提前在胃里释放导致药物被胃液破坏而失效;

3、如果是缓/控释胶囊打开后会破坏长效机制导致无法维持长效的作用。如果因为特殊的原因确实需要打开胶囊的,一定要咨询药师并在药师的指导下服用。

胶囊的主要成分:目前常见的胶囊分为软胶囊和硬胶囊,这两种胶囊的主要成分均为甘油和明胶,而明胶是以猪皮为原材料加工制得,这些成分都是安全且可被人体吸收的。此外,空胶囊的材料都会经过严格检验,以达到食品或药品级别,可以放心服用。

胶囊外壳的作用:

1、掩盖药物的苦味、臭味,让患者更容易接受;

2、加上这层外壳可以减少药物对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刺激性;

3、胶囊外壳有防潮、避光的作用,可以提高药物质量的稳定性;部分胶囊的外壳是特殊辅料制成的,有些起到肠道定位释放作用,另外一些起到长效释放药物作用。

如果遇到胶囊难以下咽的情况,我们建议患者在服用胶囊之前,先喝一口水润滑口咽部及消化道,同时服药的姿势也有讲究,将胶囊放入口中喝水后保持低头下咽的动作,胶囊就会更顺利的服下。

此外,使用胶囊类药物还需注意:

1、胶囊壳遇水会变软变黏,特别是软胶囊,服用后易附着在食道上,造成损伤甚至溃疡,所以服用时要多喝水,饮水量应在300ml左右,可选择冷水或是常温水,避免使用热水送服。

2、部分肠溶胶囊需要空腹服用,这样可更快到达肠道发挥作用。

3、不是所有胶囊都是口服的,有些是吸入或是外用的,建议患者使用前查阅说明书或是到药学门诊咨询药师。

颗粒剂常见种类及服用建议

     颗粒剂又称冲剂。通常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型颗粒剂。颗粒剂是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一般供口服用。颗粒剂因为吸收较为迅速服用性好在儿童用药中得到比较广泛地运用。

     部分特殊的颗粒剂在使用时需特别注意:例如泡腾型颗粒剂应加温开水冲服,切忌放入口中用水送服;混悬型颗粒剂服时,需注意尽量减少容器中的残留药物,必要时可以再向容器中加入少量水,将残留的药品一起服用;此外,中药颗粒剂不宜用铁质或铝制容器冲服,以免影响疗效


     如果出现多类药品需重合使用的情况,请一定与医生确认药品使用,目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也开设了药学门诊,可就多学科诊疗用药情况给出用药建议,为广大患者提供服务。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成立于1942年,成立之初科室只有3名成员,经过八十余年的发展,目前药学部共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41人,其中:高级职称26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1人)、硕士生导师4人、主管药师34名、博士5名、硕士24名。作为贵州省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贵州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主委单位,贵州省药学会安全与合理用药委员会,科室共有全国委员3名、贵州省主任委员2名、副主任委员6名、常委1名、委员12名。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西南区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中,药学部临床药学专业连续获得提名。

经过几代药学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发展,工作业务从过往单一的药品采购与调剂,发展到覆盖临床药学、药学科研、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临床教学等多个领域。截止至2021年,药剂科供应药品1200余种,全年配发处方330万余份,临床药学室年会诊量超3600人次、处方点评超20万次,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药品配置量超77万余组。作为国家抗菌药物监测网贵州分网的监测中心,药学部常年负责开展全省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检查工作,有利促进全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同时,药学部还是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教研室与临床药学本科实习基地,每年承担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150余学时,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50余人次。

药学部是贵州省最早获批国家卫健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同时也是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目前,经过1年规范化培训的临床药师有18名,专业覆盖:抗感染、呼吸与危重症、儿科、ICU、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抗凝血、移植科、肿瘤科等。其中,6名临床药师具备带教资格,累计培养不同领域的临床药师56名,有利支撑了我省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科发展。

近年来,药学部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市级基金6项,贵州省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主编学术论著3部、参编教材3部。此外,我科获批医疗新技术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