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一)门诊部

1940年9月16日,国立贵阳医学院解除与贵州省立医院为临床教学基地的协议后,经李宗恩和 杨济时等积极筹备并克服种种困难,临时门诊部在两广会馆(现喜来登大酒店处)正式开诊。同年 9月,李宗恩特聘来自协和医学院的五位专家学子贾魁、杨济时、杨静波、李瑞林、管葆真为实习 医院筹备委员会委员,杨济时为主任委员。临时门诊部成立之初,仅有租用的房屋4间,面积约100 平方米。当时狭小的门诊部成为国立贵阳医学院临床及教学的重要场所。

院长李宗恩向教育部陈述建立实习医院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申请到三万元经费用于建设,经 过艰苦筹建,1941年秋,在临时门诊部的基础上,扩充为国立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10月25日,邀 请贵阳社会各界来院参观,  “观者络绎不绝,无不称赞”。国立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成立后,门诊 部依然保留,继续发挥其功能。

当时的门诊汇集了国内知名的医学大家,如内科李宗恩、杨济时、王季午、贾魁、张孝骞、吴 执中、单传烈教授;外科杨静波、周裕德、沈克非、许殿乙、朱懋根教授;妇产科杨崇瑞、李瑞 林、宋乃忠、刘维德教授;儿科高永恩、宋杰教授;眼耳鼻喉科郭秉宽、邹子度教授;口腔科张舒 麟教授;神经科张俊卿教授;放射科杨济、石斯同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尽管当时场地有限、设 施不全、规模不大,但仍在艰苦条件下承担了贵阳及周边地区广大群众的医疗服务任务,这也为日 后医院蓬勃发展以及门诊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3年5月,门诊部由阳明路搬迁到次南门(现结核病院门诊老楼),面积增加到700平方米, 增设五官、神经等科室。日门诊量近百人次。

1956年7月,门诊部又迁至六广门,房屋面积3700平方米,应诊科室增加了中医科、传染科、 放射科、理疗科、门诊手术室等。日门诊最高时约千人次。

上世纪60至90年代初期,由于医疗发展较为落后,公立医院和医务人员均较少,门诊承担着全 省疑难病症救治的繁重工作任务。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对医疗需求逐步提高,门诊部在原址上拆除 新建。新建主体1999年9月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门诊部得到飞速发展。门 诊开诊科室进一步增设,各临床科室分设各种专科门诊及亚专科门诊180多个,日门诊量约4000人次,最高时可达6000人次。

2000年8月,特需门诊成立,至今已开放有40个临床学科,集中医院权威知名专家约110位,每 周坐诊专家约100人次,接待病人量近1700人次/周。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为患者提 供最适合其个人需要的优质医疗护理和特需服务。

2016年,随着门诊患者就诊量稳步递增,扩建门诊新大厅,新增建筑面积达800平方左右,并 引进第二代智能自助机,增设微信公众号,拓展患者预约、挂号、缴费的途径。

目前门诊365天开诊,每年有近1000位医生坐诊,其中主治医师以上占比达91.8%以上,确保了 门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020年,门诊量超200万人次,位居全省公立医院门诊量前列。

根据贵州卫生事业发展需要,门诊部审时度势,开拓进取,以三甲医院复审为契机,采取 “PDCA” 管理工具,严格落实质控管理,保障医疗服务和医疗安全。门诊严抓日常质量控制管 理,加强门诊信息化建设,开展优质护理,提升护理质量,率先在门诊推广MDT 多学科门诊,成立 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逐步提升患者就医感,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做出了重要 贡献。

(二)健康体检中心

2003年2月,健康体检中心在门诊部挂牌成立。当时的体检中心位于门诊楼二楼,面积800平方 米,设置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妇科 B超等检查室,年体检量1万余人次。

2016年11月,体检中心搬迁到北京路9号京玖大厦,工作场所面积增加至8460平方米,开创了 贵州省"医检分离"体检模式;2021年7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安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医 院开启"一院两区"高质量建设发展新格局,体检中心总面积增加至12,027平方米。中心承接个人 体检、企事业单位体检、省直干部体检、省厅级领导干部体检等工作。开展“1+X”个性化健康体 检、常见慢性病风险评估,并开设了健康管理门诊。本着“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 宗旨,体检中心将创新型服务理念贯穿在检前——检中——检后整个体检服务过程中,不断拓展服 务项目,完善服务工具,将健康指标的检测和信息收集、健康风险的评估和健康评价、健康危险因 素的干预和健康促进工作融合,形成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

历经近20年的发展,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已经成为贵州省内最大的专业健康体 检和管理机构,是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贵州省健康体检与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健康管 理机构幽门螺杆菌规范检测贵州培训中心,年体检服务人次逐年增长(2016年4.69万人次,2017年 7.37万人次,2018年9.88万人次,2019年12.24万人次,2020年12.72万人次),在健康管理服务、教 学、科研、学术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处于全省领先地位。